第(2/3)页 毕竟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参加考试,虽然前世他是考霸,但不意味着这一世他仍然可以出色发挥啊。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,这一次便是他为自己正名的机会。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,打开了试题。 三道题目果然分别取自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,唯独没有《大学》。 宁修从《论语》题开始作答。题目是正常截取的,不存在截搭正合宁修的心意。 他先是沉下心来思忖破题,有了思路后便提笔疾书。 一篇文章一气呵成的写完,宁修感受到无比的畅快。 原来科举考试比他想象中的要容易的多,只要基本功扎实,平日里练习的多,真正作文时并不会太卡文。 但文章写出来只是第一步,能否算好文章还得考官点评。 毕竟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 文章好坏全凭个人喜好。 天知道这位大宗师喜好什么口味,宁修只能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的实力,给大宗师一个好的印象。 第二道题目出自《孟子》,是一道截搭题。 所谓截搭是为了应对考生押题而演变出的一种试题。 题目上下两句各截取自一段原文,合在一起便有了不同的意思。 考生们不可能按照考前准备来作文,必须现场分析破题,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。 但这种试题也有很大的问题。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引起对原文的误解。 毕竟是从两段毫不相干的文章中抽取出的上下句,就那么硬生生的搭在了一起,效果能好吗? 但题目出了考生就得答啊,绞尽脑汁寻求上下句的联系找出一个立意来,作出的文章自然千奇百怪。 宁修记得历史上大明朝廷曾经一度禁止考官出截搭题,后来又放开,几经反复。 看的出来朝廷也看出来截搭题不利于作出好的文章。 但大宗师今日偏偏出了一道截搭题,看来晚明时朝廷又重新允许这种题目在考试中出现了。 无奈,宁修只得竭尽全力分析,力图从题目中找出一个适合的爆点来。这个过程颇有熬夜写论文的酸楚感。 而在不远处的一间号舍,刘惟宁在奋笔疾书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