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零四章 打造样板房,建设模范区-《收个皇帝做小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余玠最终说服了吴浩:

    理学呢,我也很讨厌,我被书院开除,就是因为被戴了顶“不敬朱子”的帽子,不过,咱们兴办学校,其实等于蒙童(也即基础教育),距离“治学”,其实还早着,还谈不上啥理学心学之别等有的没的。

    另外,理学只在大宋兴盛,过了黄淮,儒学的门户之别,并不明显,金国士子,真正治理学的,其实很少。

    咱们聘请老师之时,小心点就是了,真是理学信徒的,拒之门外就是了。

    另外,兴办学校的作用,不仅在于推广基础教育,更是“远近观瞻之系”——树立起重视教育的形象,会大大增加对精英层的吸引力。

    最后,吴浩决定从善如流。

    而且,兴办学校一事,另给了吴浩刺激和灵感——南宋的人均文化水平,大约是历朝历代最高的,但出身于农民的士兵之大部分,依旧是文盲,我办学校,教老百姓读书,但我最应该做的,难道不是教自己的士兵识字吗?

    欸,土共的优良传统,我咋给忘了呢?

    于是,吴浩开始办一件虽跟经营邳州没有直接关系、却对神武军发展意义重大的“其四”事——

    在神武军内部,开展“识字运动”。

    *

    东平府方向,传来消息,时全投了蒙古。

    对此,吴浩一点都不意外,蒙古大胜之余,气势如虹,而时全丧家之犬,不晓得何所之,投向一支强大的、以为最终将制霸山东的势力,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逃出泗州之时,时全本部不过千把人,东入邳州、北上东平的过程中,又裹挟了两三千,此时,大约有个三四千人,但一班乌合之众,吴浩不以为对蒙古人会有啥实质性的助益,因此,时全投蒙古,吴浩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吴浩关心的,是严实的动向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