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六章 封疆大吏,大展拳脚-《收个皇帝做小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史嵩之突然就明白了史弥远的心理了。

    史弥远最关心的,是下一任皇帝符合史氏的利益和标准——一个感激他、听他话的“明君”;赵与莒——哦,已改名赵贵诚了——百分百符合这个标准;而且,短时间内,不可能找到较赵贵诚更符合该标准的人选了。

    照“感激史弥远、听史弥远话的‘明君’”的标准,赵贵诚遥遥领先,甩第二名十八条街,真正独一无二。

    若此时在和州兵谏、许国之死的问题上同吴浩纠缠,双方难免生出裂痕,而以吴浩同赵贵诚姊弟的密切关系,吴、史生出裂痕,就是史、赵生出裂痕。

    这是绝对不可以的。

    同史弥远最关心的大事相比,吴浩“跋扈”与否,算不了什么;许国死活,更算不了什么;甚至,淮东归不归朝廷掌握,也算不了什么。

    随着赵贵诚取赵竑而代之的时日愈来愈近,也随着吴浩自身的势力愈来愈大,史弥远视吴浩,已由原先的下属、心腹渐变为同盟者、合作者;对待吴浩的策略,已经由原先的“掌控”渐变为“羁縻”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史弥远说的,“今后,不大好再以‘鹰飏’视某人了”。

    二爹的这个变化,我并未及时看透。

    再者说了,就给吴浩接任淮东制置使,就由得他折腾,又能怎样?他再怎么折腾,也是往北折腾,而恢复故土,朝廷的脸面,也是光彩的,也可以算成史弥远的政绩,所费者,钱粮而已,朝廷又不是拿不出来?

    除非吴浩打败仗。

    但金人在山东的势力已不足道,吴浩打败仗的可能性,应该也不大罢?

    所以,由得他罢!

    史嵩之心中,五味杂陈,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行止进退,不能不跟随二爹的步伐。

    于是,也叹一口气,“二爹说的是!于今万事,统嗣为大!而长风——”

    略一顿,“他既是个有心气的——也有本事!东路的形势也不错,朝廷很该予以支持!”

    这个肽,嗯,转的很利落嘛。

    史弥远满意的点点头,微微一笑,“要说‘有心气、有本事’,子由,你才是吾家千里驹啊!中路——襄樊的位置、作用,其实较东路的淮东更加重要,你——扎扎实实的去做罢!”
    第(2/3)页